close

漳浦人的祖先是晉、唐時期的中原移民,婚禮慣基本上仍然沿襲中原文化。但經過千年的傳承演變,又有著一定的地方特色。清代漳浦縣志記載:“浦人婚禮有六,曰:求庚、送定、行聘、送襖、送日、親迎。貧不能舉者,求庚之後即用行聘,而諸禮皆附行於此,但親迎則確乎不可少也。”就是說,六禮可簡化為三禮,其中親迎是最重要的環節。


一行聘
行聘時,除備酒肉禮品之外,還有二對或四對大餅,用紅繩串聯著,寫著“二姓合婚”等字樣,女方收一半,奉回一半。送回男方的一半,按例給新婚夫婦共享,故稱“公婆餅”。女方回贈糯米糍和一對用紅繩連貫在一起的鯉魚餅,稱“公婆魚”,還有桂圓、花生等果蔬。


二迎親
迎親日,由媒人引花轎至女家迎娶,新郎頭戴紅頂瓜帽,身穿長衫馬褂,新娘身著紅裙紅襖帶結婚戒指,頭戴鳳冠霞帔。新娘至,由新郎的小弟或侄輩揖請新娘出轎,並由福命人扶出步紅毯或新席、大簸箕,頭罩八卦米篩,跨“烘爐火”入門。良辰一到,便舉行婚禮,一對新人先拜天地神明,後拜父母,再夫妻對拜。一條紅緞由新郎牽引著新娘化妝,同攜一籃大米進入洞房,吃四果湯和合婚湯圓。廳堂正中懸掛母舅緞聯,宴請賓客,母舅坐首席。洞房中大紅花燭通宵達旦,洋溢著喜氣。


三歸寧
翌晨,新婚夫婦雞鳴則起,準備四果湯,先拜祖宗,再敬父母和直屬長輩,稱為新娘“拜茶”。新婚第三日,新郎陪新娘回娘家省親,稱“歸寧”,俗稱“做客”。禮物之外,還攜帶兩株有尾的甘蔗,意取夫妻感情從頭到尾如蔗般甜蜜。岳父母宴請,新女婿坐首席,享受殊榮。席間有許多禮節,女婿常鬧出笑話,因此俗語說:“自我肯定等到識禮數,已無囝婿可做。”省親後,娘家回贈一對小雞或小豬,稱作“帶路雞” “帶路豬”,祝愿男家六畜興旺。至此,婚禮才算結束。







 

 


標籤:手術         攝影        調查

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eganamanda 的頭像
    meganamanda

    meganamanda的部落格

    meganama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