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定親
②在黎族,倘若小伙子與姑娘情意相投的話,小伙子必須告訴家長,然後請兩名媒妁。她們是善於言辭,見縫插針的。穿著漂亮的花桶裙,戴著嶄新的精製斗笠,用兩條新毛包頭上四個要好的檳榔到女方家“查”(查即試探女方父母對此婚事的態度)若女方家長輩開毛貼吃檳榔,則表示同意,接著雙方就可商定放檳榔的時間及議價。時間多定於農曆六月或八月的雙日, 象徵成雙成對。
在大西北的哈薩克族,訂婚時,按照習慣,由新郎的父母或嫂子前往,儀式過程很獨特風趣。公婆第一次見到未來的兒媳,要由婆婆取一塊白色細碎花布料送給姑娘,作為見面禮,然後,上前親一下,把一件帶有幾束貓頭鷹毛的白色三角巾扎在新娘頭上。接著,四五個婦女圍過來爭搶布料,作為訂親的喜果,大家都搶一點,是為了討個喜慶吉利。這個儀式過後,還要舉行一次" 踏水禮",由男方家來的人同女方的哥哥或嫂子同時涉過一條河或溪流,以示雙方都不能反悔。
柯爾克孜族在訂婚時的禮儀習俗,並沒有所謂的鑽石介指,男方用一匹馬馱著禮物前往女家,馬頭上要紮一塊潔白的棉花,以示訂婚。女方父母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。有的地區馬頭上的棉花由女方來扎,或向男方客人身上撒些而粉,表示同意親事,預祝順利。
二、迎親
黎族的迎親儀式也和檳榔相關。一到下午男方家便派族內兩名女青年帶上檳榔,香煙,糖果到女方家迎親(須在太陽落山之前趕到)。一入晚,嫂或(堂表、嫂)幫嫁女梳妝打扮。完畢、女方姊妹或者表、堂姐妹簇擁嫁女抱頭痛哭。哭聲像徵了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感懷。依依惜別,姊妹要天各一方。悲喜交加。此時,姐夫(或堂,表姐夫)從簇擁的姊妹中,把嫁女往外拉、兩方爭奪,哭聲震天。姐夫也得拼命,若多個姐夫,便好辦了。一位出客堂,嫁女邊哭邊托著檳榔盤,讓親戚朋友吃檳榔。於是有兩名或四名弟弟(表、堂弟)跟其後面。被一行樂隊,敲敲打打送至男方村莊。
④ 花腰傣族的婚慶禮儀十分奇異,結婚之日清晨,男家宰牛、殺豬,準備菜蔬。吃過中飯,新郎、陪郎率著廚師和打幫忙的小伙於們,浩浩蕩盪扛著牛肉、豬肉,挑著酒菜到女家去辦酒席。款待女家親友。女家請來送親的小“卜少"們,站在土掌房上潑吉樣水喜迎。老人們把廚師帶來的人領到已經住宅裝修好支好鍋灶的地方,開始做菜烹調。吃飯時,全寨人每家來1人參加(自帶好吃的飯菜),共喝喜酒祝福。傍晚,媒人和兩位知禮儀的中年婦女,帶迎親隊伍出發去新娘家迎親。新娘的母親早已守候在門前迎接,向迎親隊伍敬酒。媒人和迎親婦女恭敬地把酒碗舉過頭頂,念著敬祭語將酒灑在地下,表示先敬大地祖先;喝下第二杯酒後進入家中入席就餐。小“卜少”來頻頻斟酒,婚禮遊戲女家親戚輪番來敬酒拈菜,場面十分熱烈。新郎手提酒壺,新娘用托盤端著酒杯,向長輩、親戚敬酒;最後,來到父母親面前雙雙跪下敬酒告別。母親難捨女兒,女兒不忘母親撫養,抱頭哭在一起,不願分開。新娘的兄弟或親戚把她拉開,背到門外,讓迎親、送親的人簇擁而去。
標籤:美化 藝術 博弈
- Mar 11 Fri 2011 15:26
中華各少數民族的婚禮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